找到相关内容42900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协庆法兴盛洲

      协庆法兴盛洲   贤劫千佛所度化的地方,无量三身刹土之万一,三千大世界的一部分,在南瞻部洲北方,雪域多康分六大区域,被称为“多康六岗”,其中直达萨摩岗范围内,蓝色雅砻江缓缓流经,...1735年,第二世冉江·晋美格绒郎嘉依照第七世嘉瓦喇嘛的旨意,协庆寺在狮子天堡圣山新建了第二座古刹,称之为“协庆法兴盛洲”。在这圆满教法兴盛的道场中,依次诞生和成长了第三代冉江·仁真贝觉嘉措、四代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5493576.html
  • 律宗史略(

    律宗史略()  刘果宗  唐以前律典,有所谓「四律五论」,四律即前所述。然查诸大藏经中,属于广律部分,街有唐义净所译之根本说一切有部昆奈耶,是属一切部之广律,共五十卷,梵本是义净自印度携回长安,...膏盲,虽有清净众僧,无法忏悔其罪,而犯此十三僧残罪者,体犹有余,戒体未尽全失,街有余残可治。故昆尼母论云:  僧残者,如人为他所斫,残有咽喉,名之为残。如  人共入阵间,一为他所害命绝,为他所害,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2666077.html
  • 六妙门修法()

    随时可以出入定,能自在地把握修法。   止与观在圆教修法上原是一体同时的,但为便利初心入门,故以方便分为系进行修习。学者在止观法中,应认识分而不分,不分而分的道理,方能圆活应用,不被法门所碍。   ...  体入真性后,每天仍要坚持静坐一至小时,并以此亲切的体悟,应用于人事,随时随处返照观心,使灵明妙心不受六尘所染。如有习气翻腾,则应随时转化,久之则愈趋清净,自然空净无染,而且心力极大,能成就弘法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2142412.html
  • 三性与

    三性与谛   法如  作者法如,江西佛学院正科班学僧  前言  佛教理论最基本的原则是:通达谛才可以通达佛教,反之不了解谛的道理。就无法了解佛教,佛教的主要目的是教人除我执、法执而体认宇宙人生的真实面貌。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,互成互破。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真实,因此中观宗特别重视应用谛。  三性概括了整个佛法,如太虚大师所著的《唯识总抉择谈》。即是用三性的思想来抉择大乘佛法三大...

    法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849717.html
  • 沈仁岩老师著作之

    沈仁岩老师著作之  天台山天台宗研究社 沈仁岩  灵觉清净心1 光明遍十方2 湛过瑠璃纯3 坚凝楞严王4  具“过恒沙德”5 生一切诸法6 能“四眼智”7 演“森罗万像”8  ...实(真)非虚(妄)。非如(即)非异(离)。非真非妄。非即非离。楞严经云:言妄显诸真,妄真同妄,犹非“真.非真.”,云何“见.所见.”。故妙心灵觉,亦不离妄:妄无体故。亦非即真:真非即故。——岂有“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3660678.html
  • 九华山志卷

    九华山志卷   形胜门第(内分山、峰、岭、岩、石、洞、台、水、泉、溪、涧、潭、池、源、滩、井、塘、湾、桥、城、门、田,二十二子目。)   谪仙咏秀,梦得惊奇。奇中之奇,文成始知。金光溢洞,翠羽流池。狮子行道,凤凰展旗。莲峰九九,环拱塔基。高山佛日,亿载长垂。志形胜。   山(全山之内,另标小山名。)   九华山   在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,俗又称曰大九华山。因地藏菩萨应化其间,故列于震旦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3840287.html
  • 佛教年表(

    699年(唐武则天圣历年)  法藏在长生殿弘讲《华严经》,成《金师子章》,受武则天宠遇,“华严宗”因而创立。  重修敦煌莫高窟,李怀让撰碑记事,即《敦煌莫高窟碑记》。  日本役小角被流放至伊豆岛。...唐中宗神龙年)。  尉迟乙僧出家为僧。  陕西长安建香积寺以纪念善导。是为佛教净土宗名刹。  禅宗北宗始祖神秀卒。707年(唐中宗景龙元年)  唐中宗诏改各州中兴寺为龙兴寺。  陕西西安小雁塔开建,...

    虚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1840996.html
  • 天台宗史略(

      天台宗史略()  刘果宗  萧梁时,法华经弘扬,更为普遍,知名者如梁三大师开善寺智藏(四五八—五二二),撰有法华义疏。庄严寺僧曼(四六七—五三七),亦著有法华疏,此等疏原文已失,法华文句有引用...车说之张本。  法云,智顗四车说,为稍后之吉藏,大加批评,如大乘玄论卷三“一乘义”中,有八条文破斥四车义,第一条文云:  但以一佛乘者,谓佛乘为第一也,无有余乘,若若三者,无有缘觉为第二,声闻为第三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365540.html
  • 台宗性修德探究

      台宗性修德探究 释界明  引言  人生短短几十年,苦多乐少,种种身心痛苦,煎熬我们,吞噬我们。我们应当面对痛苦,解脱痛苦,而不是逃避痛苦,掩盖痛苦。作为一位佛教徒,对苦应有一番深入的认识,这...还有“实相’’,“真如”、“法性”、“女口来藏”,等等。名相有多般,所指皆一实。  ()佛性之有无  天台三祖慧思大师,曾作了一首关于真心的偈语。偈曰:“天不能盖,地不能载。无去无来无障碍。无长无短无...

    释界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660869.html
  • 菩提字的意义

    菩提字的意义  “菩提”字,藏文:第一“菩”字翻为净除、净治罪障的意思,或是使过患消失;这个过患的消失,是经由对治力,如不经修行对治,内心污垢就永远存在;可是只要努力学习,寻找对治使内心污垢消失...以心识的改变作为教义解析,所以对于心识的认知是很重要的。一般说有与无,就是由正量了知称为有,非正量就是无;一法是随因缘改变的,一法是不随因缘改变,所以分为无常法及常法种。随因缘改变是有形有色的可接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552457.html